首页 > 走进南乐 > 南乐年鉴 > 南乐年鉴2014

组织工作

发布时间:2016-03-26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建立优秀干部助力中心工作机制 2013年,县委组织部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到党委有号召、组织部门有行动,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全县组织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同步、合拍、共振。抽调200余名优秀干部,到督查、信访、宗教工作一线挂职锻炼,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抽调14名优秀干部,充实到重点项目、规划等工作部门,确保这些部门在全县中心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派70名县直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帮扶任职村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同时,县委组织部25名干部联系15个省控、市控重点项目,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展企业人才资源状况专题调研活动,组织评选2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56名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专家人才下基层,心系群众惠民生”活动,为南乐赶超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紧扣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需求,为27个事业单位引进高学历人才39名。


开展“结对联谊、以情招商”活动 2013年,县委组织部对全县科级干部分任务、压担子,建立工作台账,组织部抓摸底、抓督导、抓考核,637名在职科级干部通过走访、座谈、电话联系等方式,主动与南乐籍在外工作人士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联系,掌握350余条有价值的招商信息和50余个重点项目。同时,从县直经济管理部门抽调10名年轻干部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驻地招商,促成乡巴佬、红高粱、花花牛、天津立达集团乳制品加工等项目成功签约。


建立组工干部服务县政府领导工作机制 2013年,县委组织部为实现组织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选派11名科级干部分别服务11名县政府领导,主动参与县政府领导在全县承担的目标任务,适时参加联系领导参加的会议和调研活动,深入分管单位,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根据各单位每季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承担全县重点工作任务、临时性中心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等方面,按照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由县政府领导对分管单位评定格次,推进重点工作的落实。组工干部陪同县政府领导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积极排查矛盾纠纷,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在基层一线。全年共陪同领导下乡调研130余次,召开座谈会320余次,为企业解决难题240余个,涉及资金9700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


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2013年,县委组织部为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动态监督和日常管理,及时、全面积累干部信息,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借助“南乐县领导班子和干部平台管理系统”查询工作动态、督促工作进度和比较工作实绩的功能,利用三个管理权限(单位、组织部门、县委主要领导)充分互动,适时掌握日常工作进度,跟踪重点工作开展,对85个单位、10个系统的科级领导班子和1820名股级以上干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以柱状图形式进行不同季度的自我评比,以曲线图形式进行多维度评比等,建立上评下、下评上、同级互评的多层次评价、多维度排名的干部评价体系,促进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


健全干部选任机制 2013年,县委组织部为选拔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突出“四倾斜四注重”,即:向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倾斜,注重选拔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向基层一线倾斜,注重选拔在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地方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向先进单位倾斜,注重选拔在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向重点、难点岗位倾斜,注重选拔敢于担当、爱岗敬业的干部。通过用这个导向性政策,选拔财政局长、住建局长、人社局长、西邵乡长等一批优秀干部,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导向。研究制定正科级正职干部、副职干部及科级后备干部的提名、酝酿、票决及产生办法,一方面强化组织部门的话语权、提名权,另一方面促进干部选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健全干部培养机制 2013年,县委组织部为提高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3721”干部培训模式,即:在培训前3周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方案,采取7天专题培训、2天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前再利用1天时间由网络测试评估系统进行考核测试。这一培训模式的建立,切实提高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中国组织人事报》、《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南乐县的这一做法。对年轻干部和选调生,建立经常性联系机制,实行例会制度,建立微信群、QQ群等,促进年轻干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完善干部日常管理机制 2013年,县委组织部针对干部管理中存在的缺位、失位、不到位情况,对县管干部严格实行“三次通知”制度,即一次提醒告诫、两次谈话诫勉、三次组织处理。全年对2个局委和3名干部做出处理。对股级干部审批实行“两次报告”制度,即在职位出现空缺需调整时,向县委组织部报请示;在单位党组(党委)会议讨论任用干部前,向县委组织部报请示。全年共审批备案股级干部57名,对39名违规调整的股级干部按程序撤销任免决定。实行干部工作联系通报制度,推行干部档案审查“联审联签”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干部档案管理,推行干部监督联系会议制度,干部工作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


深化“三定三评三争”活动 2013年,县委组织部在全县开展以“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组织考评,争创党建示范村、争当优秀村干部、争做五星党员示范户”为主题的“三定三评三争”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活动引向深入,实行农村党员“一诺两评一问效”(公开承诺,党员民主评议、乡镇量化考评,奖惩问效)分类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党员管理机制。开展“一访二联两服务”活动(“一访”,即机关党员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群众;“二联”,即每个机关党支部联系一个农村党支部和一户生活困难家庭;“两服务”,即为基层群众服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62个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对接成功,帮扶农户62户260余人,帮扶项目40余个,帮扶资金310余万元。建立“双带一促”(支部带领、合作社带动,促进农户致富增收)工作模式,打造120个产业带动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河南组工通讯》以“持续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为题,长篇报道南乐县的这一做法。


探索实行“三联三建”城乡党建帮扶新模式 2013年,县委组织部探索实行“三联三建”(组织联建,建五好支部;部门联建,建示范新村;人才联姻,建技能型队伍)城乡党建帮扶新模式。先后组织48个县直机关党组织和48个村级党组织、815名县直机关党员和815名农村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培育20个设施齐全、整体品位较高的基层党建示范村,培养50名“李连成”式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为全县322个行政村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座谈交流、观摩评比、定期汇报等方式,引导党建指导员履行职责,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化“双联双创”活动,培育20个党建示范站点,打造2条基层党建精品线路;规范村级干部管理,实行农村干部电子信息化“1 2”管理模式;对30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一访二联两服务”活动,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新建20余个村级活动场所,搭建农村党员活动平台。分批分类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扶持力度,培训一批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


完善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机制 2013年,县委组织部先后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双重管理、持证管理、考评监督等工作制度,主动为外出务工党员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问题,对生活困难的务工党员给予救助,解决其后顾之忧。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为驻地服务、为家乡争光”活动,激发外出务工党员的干事创业热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学、温、唱”党性教育活动,组织基层党员集中学习“一章四条例”,对广大党员集中进行宗旨观念、党规党法、组织生活纪律教育;举办“庆七一”演讲比赛,激发广大党员的干事激情;开展党员教育文化广场活动,在40余个远程教育站点定期播放远程教育节目,受教育党员干部群众达10余万人次。


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013年,县委组织部采取措施,全面提高组工干部综合素质。一是开展“三强化三培养”活动。引导组工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强化落实意识、强化争创意识,培养高尚情操、培养浓厚学风、培养良好作风,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研讨,在部机关坚持以考促学,并依据考试结果,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专题培训,全年,采取命题作文形式,共组织完成专题测试5期,测试成绩在南乐党建网公布,激发组工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实施组工干部奖惩激励机制。以“争先进、争位次,创先进、创一流,出亮点、出精品”为基本内容,以实施目标责任制为基本形式,制定组织工作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创新工作、争先工作、基础工作、调研宣传工作等内容,把目标细化分解到各科室,责任落实到个人,年底兑现奖惩。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对没有完成年内目标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直至调整岗位,在部机关营造出争先晋位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进组工干部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强化组工业务学习,编制业务工作流程,实现业务工作系统化、程序化。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组工干部职业化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