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生
全年补偿新农合资金1.29亿元 2012年,县卫生局按照《河南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新农合按病种付费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实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结合实际,遴选阑尾炎等60种疾病按病种付费,有效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新农合筹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参合群众个人筹资为50元,各级政府配套资金提高到240元。全县共参合农民47.12万人,参合率99.8%,筹集新农合基金1.3亿元。全年补偿75.02万人次,补偿新农合资金1.29亿元。其中,大病住院统筹补偿5.26万人次,补偿资金1.07亿元;门诊统筹补偿69.76万人次,补偿资金2206.45万元;住院补助1万元以上1298人次,3万元以上160人次,6万元以上27人次,10万元以上5人次,15万元以上1人次。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覆盖 2012年,县卫生局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安排健康体检车,逐村逐户进行健康体检。全县共建立纸质健康档案51万余份,建档率94.4 %;建立电子档案50.20万份,电子档案建档率93%。0~6岁儿童建册管理6.07万人,系统管理率89%;孕产妇建册管理6189人,系统管理率86.4%;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5.21万人,健康管理率89.5%;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5.36万人、糖尿病患者1.18万人,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2.9%和79.2%;排查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1949例,入网管理1296例。设置健康教育专栏356块,共发放宣传资料18.32万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669期,参加3.37万人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468次,参加4.81万人次。同民政部门结合开展婚前保健,实行免费婚检结婚登记一站式服务。建立指导团队制度,对乡村两级服务机构进行培训、监督、指导、巡查。与县财政局联合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制定考核方案,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核发补助资金,严格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和监督。
疾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 一是计划免疫工作。2012年,共完成12次冷链运转,接种卡介苗1.1万人、乙肝3.31万人,脊灰疫苗基础免疫3.41万人次,加强免疫1.08万人次;接种百白破基础免疫3.41万人次,加强免疫1.05万人次;白破加强1.05万人次;A群流脑接种2.27万人次,A C流脑接种1.72万人次;完成乙脑基础免疫1.08万人次,加强免疫1.15万人次;完成麻疹基础免疫1.05万人次,加强免疫1.06万人次,接种甲肝疫苗1.23万人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有效合格接种率达到以乡镇为单位92%的目标。完成2011/2012年脊灰疫苗及麻疹病毒查漏补种。其中,完成脊灰补种7591人,补种率为99.9%;完成麻疹补种880人,补种率99.4%。全县完成13个接种门诊儿童接种信息系统录入工作,共录入6岁以下儿童6.76万人。二是传染病防控工作。2012年,结核病门诊共痰检2760人次,接诊疑似病人2323例,确诊各类肺结核病人346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54例、初治涂阴272例、结核性胸膜炎17例、其他肺外结核3例。关注手足口病疫情,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制订防控措施,下发《南乐县疾控中心2012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做好技术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等工作。实行手足口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和县疾控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联系畅通。继续开展碘盐监测工作,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4个行政村,共20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5户居民盐样,共300份,合格碘盐使用率为91.67%,碘盐覆盖率98%。做好艾滋病、性病、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等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全年术前检测HIV 6306人,产前检测HIV11763人,咨询检测650人,被监管人员199名,共计1.89万人,均为阴性。南乐县成功创建全省唯一一个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示范县。
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县卫生局按照《濮 SHAPE \* MERGEFORMAT 阳市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以环境卫生综合集中整治为载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的乡镇卫生院综合提升活动。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单位的依法执业行为,每月开展一次技术技能竞赛活动,规范医疗文书书写与管理,强化乡镇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二是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工作。2012年,县卫生局采取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办法,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3月,成功开展一村一室52个试点工作;4月上旬,在韩张镇召开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并印发《关于明确村卫生室法定代表人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村卫生室的规划设置原则及村卫生室法定代表人任职条件、职责、选聘程序等,使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基本设施较为规范的村卫生所(室)。至8月底,全县321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人员均达到《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严格按照《河南省村级卫生所基本标准》,对村卫生室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进行年度审验,对达不到标准的单位,依法予以注销。三是强化医疗质量管理。2012年,县卫生局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结合《南乐县医疗质量检查评比标准》,对全县医疗机构全面督导检查,重点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医院感染、临床检验等安全管理,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设施、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处方管理办法》规范使用医疗文书。9月,开展全县病历书写评比活动,全县通报结果。县卫生局被省卫生厅授予 2012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一是开展 “卫监行动”、“亮剑行动”,狠抓医疗市场专项整治。2012年5月,县卫生局开展“卫监行动”、“亮剑行动”,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治,依法规范执业行为,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通过强化日常监管和处理群众投诉,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逐步实现监管的制度化、规范性和经常化。累计监督检查县直医疗机构10户、乡镇卫生院12户、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751户,累计出动卫生监督员217人次、监督车辆57车次,取缔非法诊所12户,下达执法文书24份,没收药品器械22箱(件),拆除非法行医标识15个(块),罚款3户,罚款金额1.8万元。二是开展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市卫生局《2012年濮阳市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县卫生局对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拉网式检查,共检查学校(托幼机构)食堂46户,其中,中学21所、小学20所、幼儿园5所,责令5户食堂限期整改,提出整改意见15条。三是做好节日期间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2012年,县卫生局加大对社会餐饮业、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等高风险场所,熟食卤味、乳制品等高风险食品,无证经营、农村群体性聚餐等高风险行为的监管与整治力度。出动监督人员560人次、车辆160余车次,监督检查各类餐饮服务单位419户次,提出各类卫生监督意见100余条。四是开展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整治工作。2012年,县卫生局先后组织开展查处康爱斯螺旋藻等假冒保健食品、寿世宝元牌冬虫夏草胶囊等严重违法保健食品等专项行动。监督检查保健食品专营店5户、药店10户、食品超市8户,提出整改意见10条。立案查处餐饮服务单位3家,责令限期整改18家,罚款金额2万元。
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012年,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和所有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乡镇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的村级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县卫生局制定《南乐县村卫生室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由乡镇卫生院进行网上采购,配送企业所配送的药品及配送清单由卫生院审核确认后送达到村卫生室,保证村卫生室所采购、配送药品的质量安全和价格统一。各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院长“一把手”总负责,专职副院长、防保人员层层实行责任制,切实保证基本药物制度规范执行。县卫生局每月组织卫生监督、医政和新农合人员对全县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现场告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者限期整改,限期未整改达标者将取消新农合定点机构资格。县卫生局制订《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考核办法》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分配方案》,每季度按照考核结果进行补助资金发放。
妇幼保健工作有成绩 2012年,县卫生局成立领导小组及技术专家组,设立管理办公室,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工作。全年共为9381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贴281.43万元。按照《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各助产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全县共活产数1.18万人,筛查9906名新生儿,签订知情同意书9906份,筛查率为83.9%。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为准备怀孕和已怀孕三个月以内的农村户籍妇女免费发放叶酸片。全县共发放1.55万瓶叶酸片,共为5762名农村妇女提供保健服务。
(阎建敏)
南乐县人民医院 2012年,南乐县人民医院门诊量20.27万人(次),出院人数2.51万人(次)。医院门急诊量、住院人数、手术人数、业务收入较上年分别上升14%、25%、9.7%、34%;门诊平均医疗费用101元、门诊人均药品费用38元、住院人均医疗费用2719元、住院每床日均费用382元、药占比37.1%。
2012年,县人民医院加快标准化建设,争创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建16151平方米住院综合楼全部投用,为患者提供优良医疗环境。根据河南省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要求,投资300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医院信息系统, 率先实现HIS系统(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与LIS系统(检验科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联网,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简化病人治疗流程,缩短门诊病人的就诊时间。HIS系统与医保、农保接口联网,实现数据互交,医保、农保费用的结算能在第一时间完成,医保和农保病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领取直补金。通过医讯通平台和远程会诊实现患者与省内知名专家在线交流及远程会诊。通过HIS系统与PACS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的联网数据传输,把影像科室产生的图像以数字化的方式保存起来,让医生快速、方便、准确的掌握病人病情,方便临床工作需求。
2012年,该院有计划地选送29名骨干人员分别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一附院进修学习,带动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引进高学位业务骨干,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神经内科、肿瘤外科、骨科、妇产科等一批重点专科技术能力位居全市及周边地市先进行列。广泛开展与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郑大三附院的技术合作,聘请省肿瘤医院、林州肿瘤医院专家,来院长期坐诊、授课、手术。共接待患者咨询1500人次,筛查出肿瘤患者390例,手术120例,其中县外肿瘤患者30例。
2012年,该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基本药物使用达411个品种。基本药物配送率、使用率分别达到90%、80%以上。为纠正滥用抗菌素行为,健全合理用药制度,制定一系列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设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委员会及临床合理用药督导组和专家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和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坚持处方月点评制度,促进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明确、耐药性严重、性价比差的抗菌药物进行清退处理。使用抗菌药物35种,且90%为国家基本药物。2012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药物收入比例下降至15%,药品收入由42%下降到35%以下,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
2012年,该院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履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职责,认真执行住院起付线和报销标准,最大限度使用医保和新农合药品目录,减少个人付费比例,让有限的基金,发挥无限的潜能,做好新农合直补工作。二是救助困难户、五保户、低保户,让困难弱势群体享受到公平的医疗保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医疗惠民政策得到落实。三是新农合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止2012年9月,共收治按病种付费患者4881例,其中,完成4555例、退出326例,完成率93.3%,人均费用2534.2元,人均住院药品费用降低了700元,平均住院日缩短了2天,节省医药费用300万元。新农合按病种付费,让患者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实惠。9月,该院按照省厅要求启动第三批新增34种治疗方式按病种付费管理,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召集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及时完成临床路径的修订、标准化电子的录入及信息系统的更新,确保第三批病种在规定时间内正式运行。四是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对困难患者住院费用减免20%,对10余种单病种实行低额收费。因为严格控制药品和医疗费用,该院药品收入只占整个医疗业务收入的35%。病人平均住院费用、新农合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远远低于同类医院水平;核磁、彩超等诊疗价格远远低于卫生主管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规定的价格。
2012年,该院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一是在门诊大厅实行双导诊、增设午间导诊工作机制,合理规划就医、诊疗、检查及农合、医保工作流程;划价、收费、取药实现一站式服务,合理分流门急诊高峰时段患者。加强门诊信息公开和咨询服务功能,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帮助患者预约诊疗和准确挂号,合理安排就诊过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二是开设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设立急诊预检分诊处,开展急诊全程导医服务,从挂号到检查、取药、治疗的全部诊疗过程均由护士全程陪同完成,保证急诊病人抢救的快捷、安全、方便。急诊室设立会诊室,全院各科室医生接到急诊电话后,必须5分种内赶到会诊室。三是改善就医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良好的就医环境可以减轻病人及家属候诊时的紧张和焦虑。新增绿地800平方米,并在门急诊楼过道两侧放置盆景花卉,在空旷处设置花坛。门诊保洁工作人员随时清洁环境卫生,保证门急诊病人有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全院导向标识系统完善醒目,门诊、病区醒目处挂着各科室分布大型指示灯箱和大量路标、指示牌,方便病人就诊。四是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做好入院、出院患者的指示、引导工作,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实行入、出院事项交代或床边交代,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人性化服务与帮助;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五是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涵。视医患关系同于家人的关系,从多角度开展多形式的温馨服务,护理部开展“护理工作怎样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大讨论。为优化服务流程,倡导无缝隙护理、延伸护理服务,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病房护士积极参与病人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得到有效落实,护士护理病人生活的时间由3小时增加到7小时;护理文件书写项目及内容简化,有效节省书写时间,护士用于护理书写的时间由3小时降至1小时,实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95%提升到99%,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度从98%提升到99%,护士对护理工作认同度从98%提升到99.9%,取得病人、政府、社会三满意的良好效应。优内科病区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2012年河南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 六是发挥综合性医院优势,完善医务工作者、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开展送医下乡、健康咨询、扶贫助困、为社会弱势群体献爱心送温暖系列活动,不断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服务社会自觉性,提升医院品牌和知名度。
2012年,该院采取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是建立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医院规范患者投诉管理制度,在门诊设置投诉点,安排院长接待日,建立投诉群众工作站,公布投诉电话,定期接待患者投诉,集中处理患者反映的各项问题。二是倾听群众呼声。医院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住院病人座谈会,定期通报行风建设信息,为加强医患沟通、发现问题与及时整改提供平台。三是多途径解决患者负担。为使患者得到真正的温暖与实惠,开展献爱心活动,为患者捐款 0.3万余元,补助特困职工0.42万元,减免特困病友医药费0.6万余元。
2012年,该院认真开展“四合理”检查公示工作。一是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进行监控、评价和公示。每季度对包括核磁、CT、彩超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单核查一次,对检查单阳性率低的前十名医生予以公示并进行评价。二是对合理用药进行评价、公示。以抗生素、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等药品为重点,每季度对单品种药品用量、临床医生单处方药品用量(以金额计算)进行一次统计,按照用药金额分别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双排序”并进行公示,并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对使用不合理、用量非正常增长的药品实时监督。三是对住院病例治疗合理性进行监控、评价、公示。对治疗费用在万元以上的病例每季度进行抽查审核,对处方用药、病历医嘱用药及各项治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每季度公示评价结果。四是对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和住院病例收费合理性进行评价、公示。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公示上墙,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药费、检查费、床位费、治疗费)用“一日清单”向病人发放,各项费用统一由财务部门管理,严禁私自收费、超标收费、分解收费。
2012年,该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一是成立行业作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督导和检查工作,由一把手任组长,各位副院长任成员,明确一名副书记亲自抓。向门诊、住院患者发放行风建设、服务质量问卷及征求意见卡,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院外知名人士及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出主意、查问题、提建议。设立举报电话0393-6228006、举报箱,举报有登记,反馈有记录,对顶风违纪现象做到有诉必查、有责必究。经问卷调查,社会满意度在95%以上,住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在98%以上。二是加强行风、医德、医风教育。制订《深化优质服务承诺内容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内容,对违纪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坚持周一下午中层领导会和周三上午科周会上进行行风、医德教育学习活动,采取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的办法,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三是健全社会参与机制,营造全社会关注质量、关注安全、关注管理、关注患者的舆论氛围。诚邀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知名企业主等社会各界人士30人现场指导,对医疗服务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接受群众、社会、新闻媒体的监督。
(王江红)
南乐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2年,县第二人民医院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配备档案柜6个、电话6部、血压计14台、快速血糖仪6台、笔记本电脑6台,实行公共卫生服务电子化管理。将所管辖区域分成6个区,抽调医院精干力量,每区安排5~6人,通过入户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480人,发放宣教资料7种共3.6万余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次,设立宣传栏2块。采取在各小区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播放音像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免费为群众健康体检880人,包括B超、心电图、血糖、血脂、肝功能、两对半、尿常规、胸透。
2012年,院长王俊成应邀参加国家、省精神科学术会议,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研究课题“濮阳市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通过市科技局组织同行专家进行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报濮阳市2013年科技攻关项目。
2012年,该院在“专家人才下基层、服务发展建新功”活动中,与县红十字会、宗教局合作,多次带领医务人员利用星期天走村入户,为群众义诊,做B超、心电图与血糖检查,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县委组织部的肯定,南乐县电视台做专题报道。
2012年,该院成立质控小组,从医疗技术到病历书写都严格把关,实行责任追究,搞好事故防范,医院领导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工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如每月组织一次医疗文书质量评价,评价结果院内公示并与奖惩挂钩。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院长查房制、危重病人讨论会诊制度、死亡讨论制度以及三查七对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2012年,该院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选择用药,尽量为患者选择同类低价药品,对困难患者实行一定幅度的减、缓、免。严格管理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禁止在国家规定项目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分解项目和重复收费。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名称、价格和药品名称、价格,建立公示制度和查询制度,为病人提供门诊、住院收费清单,出院时提供住院费用明细单。
2012年,该院业务收入276万元。投资3万元购置颈颅多普勒,投资2万元对业务用房进行防水处理,投资2万元对检验室操作台进行改造并通过市临床检验中心的验收。
(王俊成)
南乐县中医院 2012年,该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落实《河南省便民惠民医疗服务40条》、《南乐县中医院医院管理制度》和《员工手册》,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优化就诊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设置配有全体医务人员照片的监督栏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导诊台不再成为摆设、上级查房不再流于形式,各科室对照标准自查、主动与病人交流,挂号费取消、收费划价合一、药品和各项服务价格降低。七年未出现一例医疗事故或纠纷。
2012年,该院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让参合农民得到方便、快捷、耐心、细致的服务。一是完善基础管理,规范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成立新农合管理组织,有两名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无门诊变住院和人为延长或减少住院的情况,严格掌握急诊留观转住院标准;认真核对参合患者身份,做好住院病历书写真实、完整。二是强化监督责任,保证新农合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及新农合药品目录,坚持每月公布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补偿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医疗收费标准及合作医疗结算办法,做到参合农民出院能够及时结算,无投诉现象。通过完善监督机制,规范监督程序,杜绝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不良现象,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平衡、规范、顺利地实施,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使用。年内,为897名住院参合农民补助新农合资金129.9万元。
2012年,该院明东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专职人员16人,负责辖区3600户、计8162人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传染病预防、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及健康生活指导、各种慢性疾病的管理与预防等项目。为辖区城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8162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2次,宣传车进入社区宣传90次,发放宣传资料9000余份,入小区义诊90次,免费义诊102次,免费测量血压10378人次、血糖2400人次、尿糖血脂695人次、B超390人次、心电图399人次,对辖区内确诊的2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定期随访累计3378人次。
2012年,该院业务收入650万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总诊疗 58862人次,比上年增长16%。
(李慧轩)
南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县疾控中心按照“强县、建乡、管村”的总体思路,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乡镇防保站的能力建设和基础建设,加强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系统的管理,开展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县内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直报质量位列全市前列。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逐步落实,为各项疾控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重点传染病控制工作。2012年,南乐县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8种1232例,发病率为268.7099/10万,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肝炎699例、肺结核362例;发生丙类传染病4种557例,发病率121.4865/10万,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手足口病433例,其它感染性腹泻79例。非典、人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发挥哨点作用,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搜索工作。手足口病工作启动单位内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工作人员取消节假日休息,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逐步从应急管理向常态管理转变,实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的目标。配备充足的消杀药品和器械,组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处置队伍13支,按照《南乐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进行流调、消毒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共采样80份(每人2份)。配合乡卫生院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病例调查386次,对患儿家庭的消毒300余次,并对接触儿童进行医学观察,手足口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县疾控中心发放“84”消毒液100余箱、氯制粉剂100件、氯制消毒片1000盒、消毒喷雾剂16台。
结核病控制工作。2012年,县结核门诊共接诊疑似肺结核病人2135例,确诊各类结核病人309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51例,涂阴245例,结核性胸膜炎10例,其他肺外结核3例。争取新农合项目政策倾斜,在原有报销的基础上将难治性肺结核病人的治疗费用按县级医院住院治疗的比例报销。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疑似或确诊病例共191例,删除重报57例,转诊6例、追踪128例、追踪率100%。
预防接种工作。2012年,南乐县累计应种22.39万人次、实际接种22.08万人次,接种率98.6%。一类疫苗接种率:卡介苗99.9 %、乙肝疫苗99.5%、百白破疫苗99.2%、麻疹疫苗98.9%、乙脑疫苗95%、流脑疫苗97.8%、脊灰疫苗99.2%、甲肝疫苗99.1%、白破疫苗97.6%。全年疑似麻疹病例14例,实验室排除病例13例,确诊1例,血清标本采集率100%,报告率100%,48小时调查及时率100%,标本结果及时反馈率100%。全年共AFP病例3例,标本采集率100%,标本7天内及时送检率100%,报告率100%,48小时及时调查率100%,麻痹75天内及时随访率100%。全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例,一般反应19例,48小时报告率100%,调查率100%,分类率100%,异常反应病例三日内调查表上传率100%,7日内调查报告上传率100%,对每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规范处置。全县12个接种门诊全部通过省级示范门诊验收,河南省示范接种门诊现场会于9月17日在濮阳召开,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对南乐县疾控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县直接种门诊元月5、6日和12月5、6日进行消灭无脊髓灰质炎春季强化服苗和冬季查漏补种活动。免疫活动实施前,县直门诊利用幼儿园、宣传单、宣传横幅、电视滚动字幕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免疫宣传,共发放宣传单300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2条,出动宣传车在县直区域内不间断进行宣传动员,第二轮常住儿童应服1769人,实服1749人,流动儿童应服195人,实服195人,强化服苗率均保持在98%以上。为方便犬伤群众就诊,开设犬伤门诊24小时应诊,并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6227870。全面启动包括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等在内的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县直门诊将城区所有适龄儿童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做好县直区域的常规免疫工作,县直区域未见有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接种门诊做到了无接种纠纷、无投诉、无接种反应、无免疫失败、为广大儿童提供了优质的预防接种服务。
地方病与慢性病防治工作。2012年,为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居民食用盐抽样300份,发现非碘盐6份,不合格碘盐20份,合格碘盐274份,非碘盐率为2%,碘盐覆盖率98%,合格碘盐食用率91.33%。9月1日是全国第6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共发放健康生活方式折页300余份、居民健康素养66条350余份、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读本100册、发放控油壶100个、限盐勺200个,前来咨询的群众有300余人。利用“全国高血压日”、“世界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悬挂主题条幅,发放宣传材料。9月27日,召开南乐县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培训会议,落实中国农村地区癫痫病防治管理项目,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坚定病人能够治疗的信念、逐步消除社会对癫痫病人的歧视态度。
公共卫生监测工作。2012年,全县共体检各类从业人员2735人。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印发专门宣传资料。对职业病防治、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等方面进行集中宣传,发放职业病防治宣传资料300份。对15家X光机CT等进行相应的检测及评价,对47人个人剂量进行检测,并发放回执,按标准完成全年的主要监测任务。
检验工作。全年食品风险监测8份。对各乡镇进行碘盐监测300份。对农村饮用水和学校水质开展卫生监测,完成饮用水监测246份。完成各类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共2998人。HIV咨询检测约593人次,哨所检测804人次,看守所检测175人次。托幼机构检测20个学校、消毒检测44份、公共卫生监测47份。
健康教育工作。利用电视、报纸、板报、标语、宣传画、宣传折页、墙体标语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卫生意识。开展专题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手足口病和麻疹防治知识宣传,印发宣传资料10万份,麻疹宣传单4万份。利用“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控烟宣传、“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周”、“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等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4000张,悬挂横幅58条,固定标语59条,黑板报6期,参加人数600余人次。
2012年,县疾控中心制定绩效工作考核细则,将乡镇(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进行量化,组织各科室工作考核,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进度,促进工作均衡发展。制定年度质量控制目标,开展内部审核,规范业务工作流程。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组织实施,对计量检查仪器设备和器具进行定期检定及校核。每周实行办公会议制度,及时汇总、安排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规范公务接待等后勤管理制度,规范物资采购、车辆管理等制度。利用各种会议加强对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阎建敏)
南乐县妇幼保健院 南乐县孕产妇保健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部分乡镇卫生院和县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无妇产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妇产科技术力量薄弱,孕产妇保健工作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均达不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2012年,县妇幼保健院成立孕产妇保健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制定并实施全县孕产妇保健工作方案,将妇产科技术骨干分成8个小组定期下乡协助城关、近德固、梁村、寺庄、千口、杨村、张果屯、谷金楼等8个乡镇作好孕产妇保健工作。农村育龄妇女怀孕后到当地卫生院建立孕产妇健康管理档案,孕期免费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项检测,对检测中发现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加强孕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对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孕妇提供规范的治疗,为其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及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监测;免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有效降低“两个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
2012年,县妇幼保健院与民政局合作,在保健院设立结婚登记和婚前保健检查一站式服务大厅,共免费为3050对新婚夫妇进行健康体检。通过举办培训班、口头宣教、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新婚夫妇宣传服用叶酸的好处,并免费为其发放叶酸,把好优生优育第一关,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2012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1540人次,产前检查率98.50%,早孕检查率79.09%,住院分娩率99.98%,新法接生率100%,产后访视率75.09%,高危住院分娩率100%。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82.89%,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83.08%,新生儿访视率75.09%,母乳喂养率98.19%,纯母乳喂养率86.79%。5岁以下儿童死亡3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01‰;婴儿死亡23人,婴儿死亡率1.98‰ ;新生儿死亡15人,新生儿死亡率为1.29‰,无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发生。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指标比2011年都有增高。这些指标的提高是“降消”项目(国家为了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而投入经费实施的一个卫生项目)全面实施,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的效果。
2012年,该院作为新农合定点医院和农村孕产妇补助项目定点医院,积极鼓励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根据河南省新农合方案和“降消”项目补助对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给予适当补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功能性出血、宫外孕等妇科疾病和其他疾病按新农合标准直补,直补工作尽量简化病人的入出院和报销手续。全年住院孕产妇和病人接受新农合补助279人次,直补25.2万元;接受“降消”补助754人次,直补22.62万元。
2012年,该院加强技术队伍建设,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班、各类专业函授及业务讲座。选派业务骨干20人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妇幼保健和医疗技术培训班。共接诊住院治疗1050人次,住院手术385例,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清宫术及其他小手术共730例。业务总收入180万元。
(夏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