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乐年鉴2013

金融综述

发布时间:2016-03-23 16:19:37   来源:史志办
分享:


概况 2012年,南乐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亿元,增幅为24.58%。各项贷款余额16.24亿元,比上年增加4299万元,增幅为2.72%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南乐县支行(简称县人行)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四个传导平台,把中央关于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传导到社会各个层面。5月,邀请市金融办及市各金融机构负责人来南乐举办银企信贷业务对接座谈会。6月,与县政府、县人社局、县邮政储蓄银行联合主办首届“邮储银行杯”创业大赛。11月,召开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座谈会。坚持按季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分析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做好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支农贷款指导工作。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数额为8000万元。


强化金融创新和信贷政策引导   2012年,县人行强化金融创新和信贷政策引导,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辖区金融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把金融创新范围由农村金融扩大到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出六项扶持政策和落实措施。二是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创新。县农行“三农事业部”业务管理更加明晰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县邮储银行设立“小额贷款营业部”,组织金融服务车,深入乡村和小微企业一线开展信贷宣传和营销服务;县农信社成立信贷阳光服务大厅,实施网上审批和独立审批人等创新举措。三是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县工行引进企业仓储抵押贷款第三方监管中介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先后向3家企业贷款3000多万元;县农行推出“惠农卡”循环贷款;农信社推出汽车消费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巾帼致富贷款、大学生村官贷款等。四是创新担保方式。指导县农行扩大推广“产业村 农户担保基金 政府风险补偿金”贷款担保模式,先后与10个乡镇、38个产业村签订贷款担保合作协议,吸收农户贷款担保基金300多万元,政府投入风险补偿基金1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320户、4200万元,解决单个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同时,县人行还利用支农再贷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信贷奖惩机制等手段,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改进和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现代高效设施农业、产业集聚区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完善小额信贷制度,扩大贴息贷款范围。全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98笔、1.26亿元。


强化风险监测和稳健性评估   2012年,县人行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建立综合执法人才库,开展对部分金融机构的综合执法检查。两次对县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后续监测考核,针对其支农再贷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县联社主要负责人实施约见谈话。关注县农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进展情况,客观分析和反映改革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同时,做好濮阳市商业银行南乐支行的运营管理工作。按照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月度监测制度,督促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对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法人金融机构按月量化监测,实时跟踪反馈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效应。修订《南乐县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银行调查统计业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行演练和评估。参加晋冀鲁豫毗邻地区金融稳定协调机制联席会议暨第四届金融稳定论坛并发言。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012年,县人行组织有关部门到山东莘县、河南鲁山县学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经验,向地方政府汇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展情况。完善金融司法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区域、企业、社区、农村等四大工程建设。开展征信知识宣传周活动,加大征信信息采集力度,推进农村“三信”评定工作。年内,共建立5万余户信用档案,评定信用企业46家、信用村16个、信用社区11个、信用农(商)户1.6万多户。推进不良贷款清收,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专项活动清收不良贷款670多万元,全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下降2800万元,贷款不良率较专项活动开展前下降4.2%,辖区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国库服务水平有提升 2012年,县人行推进辖区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建设,不断提高业务量比重。开展国库基本职能、国债知识集中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国库工作的认识。开展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国库资金监督管理,把好资金流入、流出关,提高核算质量,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全年共办理本级预算收入51678笔、4.1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6亿元;预算拨款1789笔、13.85亿元;预算收入退库121笔、3450万元。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步伐   2012年,县人行开展征信技能培训,参加市人行举办的信用机构代码系统培训班。5月,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信用机构代码系统培训。6月,在辖区开展以“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征信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加强数据核对和异议处理工作,发挥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提高数据库数据质量和征信服务水平。与有关部门合作,加快非银行信息采集。全年共核准办理贷款卡44户,贷款卡年审76户,采集中小企业信息62户,办理企业信用查询7次、个人征信查询1251户。


开展反假人民币和反洗钱工作   2012年,县人行加大对金融机构现金管理现场检查,完成市场流通货币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加强人民币流通管理,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制定反假货币宣传活动方案,组织召开全县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开展反假币集中宣传活动。全年无假币大案发生。坚持以风险防范为本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机制。3月初、11月初两次参加市中支举办的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培训班,开展对辖内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业务培训和反洗钱集中宣传活动。同时,强化非现场监管分析,及时掌握全县反洗钱工作动态趋势。


全市人行系统节能减排工作交流促进会在南乐召开   2012年,县人行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动员,营造全员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建立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电网改造、水电管理、公车管理、节能体验、办公用品节约、节能考核评价等措施,有效地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1026日,全市人行系统节能减排工作交流促进会在南乐召开,郑州中心支行后勤处正处级调研员禄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推进安全行建设  2012年,县人行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安全行建设。一是完善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年初,与各部室逐级签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对安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实行逐级负责制。二是抓好日常管理与风险排查。县人行强化安全教育,重点做好传统节日、庆祝建党91周年及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的维稳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各个环节。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着重加强安全保卫、计算机信息、机要保密、办公区、车辆安全以及重点部位、重点部门的管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风险分析和评估,督促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三是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县人行提高事后监督效能,做好非现场监督工作,适时开展现场监督,切实防范资金风险。四是加强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县人行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向,对于有不良行为倾向的,早提醒、早发现、早处置。五是强化履职问责。县人行落实《济南分行监督检查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和同级监督检查。按照“谁主管、谁问责”的原则,全面强化履职问责,做到有责必问、有过必究。六是加强政务公开。县人行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对外实施办事职责、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结果公开,对内实施“财务、人事、重大事项”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能,树立良好形象。


调研信息工作成效明显 2012年,县人行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热点问题,加强监测调研,及时跟踪反馈货币政策调整的效果,确保稳健货币政策在与辖区实际相结合中得到落实、信贷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各项贷款在结构优化中平稳增长。年内,先后开展大学生村官创业、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多项调查。共编发《南乐金融》136期、《经济金融动态》40期,撰写调研文章78篇。其中,被市行采用143篇,被济南分行和郑州中支采用39篇。

(王俊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