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共查处各类经济违章违法案件3034起 2012年,南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中原红盾行动,执法办案工作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共查处各类经济违章违法案件3034起,立案916起,结案807起,入库金额114.3万元。其中,个案罚没金额万元以上案件41起,个案罚没金额10万元以上案件2起,案件准确率100%。一是开展“五个周边”(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周边)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共出动车辆722台次、执法人员3026人次,检查“五个周边”地带商户8940户次,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户102户,立案调查各类违法行为337 起,其中,10万元以上案件2起、万元以上案件11 起,总案值271万元,罚没款47.17万元,销毁过期变质食品4340余公斤,收到社会各界感谢信19封、锦旗13 面。县委、政府领导先后批示9次对此项工作予以肯定。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综合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在驻马店召开的全省“五个周边”市场整治研讨会上,南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代表濮阳市县(区)局出席会议并做典型发言。二是开展“双反”行动。共摸排“双反”(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行动案件线索356条,立案317起,结案257起,案值97.06万元,罚没收入39.46万元。其中,反不正当竞争案件219起,虚假宣传案件107起,商业贿赂案件26起,限制竞争案件16起,假冒仿冒案件20起,其他不正当竞争案件50起。查获涉嫌侵权假冒“麻博士”改良剂150袋(1000克×25包)、“洋河蓝色经典”海之蓝42瓶和天之蓝14瓶、“DELL”戴尔笔记本电脑单肩包和“Lenovo” 联想笔记本单肩包350个。三是开展“双整治”(整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和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053人次、车辆278 台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2091家, 检查使用合同格式条款的经营主体566家,收集整理不平等合同格式条款80条,点评不平等合同格式条款40条,检查经营主体使用合同格式条款共计30家企业,发现经营主体使用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80条,开展行政约谈30次,发放行政建议书20份、责令整改通知书20份,立案152起。其中,查处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立案)数80件,结案80起,罚款 17.55万元。四是开展“双打”(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12人次、车辆46台次,排查烟酒类市场主体1327家,开展宣传行动6次,走访著名企业4家,立案商标侵权案件2起。先后查处“金天国际集团传销案”和“湖南华莱生物黑茶传销案”,得到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导的好评,实现全市工商系统查办传销行政处罚案件“零”的突破。五是开展虚假广告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46人次、车辆48台次,检查监测各类广告48处,实施广告监测9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4份,办理户外广告登记11件,查处案件17起,罚款10.36万元。其中,户外广告案件6起,罚款2.4万元。六是开展投资公司清理整治活动。对辖区内投资担保公司1家、服务类公司6家,建立台账。严格准入登记、规范经营行为、强化督导检查和年检工作,严厉打击少数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促进全县投资担保企业健康发展。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先后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全省工商系统“人民满意工商局”称号,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全市工商系统“五个工商先进单位”、2012年度“执法办案先进单位”等称号。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检大队副队长崔玉军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全省工商系统“办案能手”称号。《中国工商报》、《河南日报》、《河南经济报》、《濮阳日报》、濮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刊发报道67篇,全方位报道南乐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中原红盾行动、服务经济发展、百日攻坚行动等方面的新做法、新成效。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2012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对食品市场进行有效规范。一是在传统节日期间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以粮油、肉类、蔬菜、食品、饮品、保健品、水产品、酒类、儿童食品为核心,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集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800余人次,检查食品经营主体7600余户次,依法取缔无照经营户2家,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150余公斤。二是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假冒仿冒及“山寨”饮料、“亲亲”过期虾条、消费欺诈、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蜜饯产品、含明胶食品、临近保质期食品等20余次专项整治工作,受到广大消费者拥护。三是加强流通环节产品质量监测。以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普遍反映较多的问题为监管重点,采用专项抽查、计划抽查和快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测,促进上市产品质量不断好转。共开展商品质量监测4次,抽检商品117批次,对检测不合格的11家经营户依法立案查处,罚款1.6万余元。四是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建设。推行一站式食品电子备案系统,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全县纳入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食品经营户1518户,乡镇所在地和50平方米以上农村食品经营户全部安装语音查询机。五是做好食品流通许可。全年共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728份,变更许可证16份,归档资料有效率100%。六是开展“食品安全放心示范店”创建活动。全县拥有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店8家、县级食品安全示范店285家,基本覆盖所有乡镇和农村。
加强农资市场日常监管 2012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中原红盾打假冒保春耕“春雷”行动、夏季打假百日行动和秋冬季农资市场大检查行动,重点查处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等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和虚假标识、标识不清、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826人次、车辆121台次,查扣假冒玉米包装种子400袋(2公斤/袋)、过期农药50袋、不合格化肥6吨,查处农资案件111起,案值46.63万元,罚款16.51万元,取缔无照经营25户。
支持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 2012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强化服务意识,支持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一是建立定点帮扶和跟踪服务联系点制度,教育引导辖区企业依法经营,倡导诚信经营风气,提升企业信用水平。二是利用有关渠道搜索整理市场信息,提供合理化建议供企业参考,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搞活经营。三是引导企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与企业联合开展专项打假行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支持企业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四是帮助企业解决在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企业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全年共为产业集聚区放宽经营场所限制登记企业36家,外地企业或自然人办企业24家,注册资本3800万元。严格落实“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制度,企业注册登记提前到3个工作日内办结。
网上年检企业726家 2012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岗位”活动,建立登记窗口的企业绿色通道,大力推行网上年检,提升服务层次。采用媒体、网络、现场咨询会、企业联络员会等多种方式,向企业宣传网上年检的意义,在年检大厅设置上网电脑,让更多企业熟悉网上申报年检方法和程序。对分支机构较多的规模企业、连锁企业及私营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聚区,上门辅导并组织集中网上申报,减少企业年检往返次数,提高年检效率。开展上门年检验照和预约年检服务,全年共上门年检市管企业20家,预约年检企业60家,上门年检率和预约年检率达100%。加强对从事企业年检、个体验照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使网上年检各项工作流程和内容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全年共通过网上年检企业726家。至年底,南乐县累计注册个体工商户1.41万户,新增2245户;私营企业630家,新增102家,其中公司制企业新增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3家,新增62家。县工商局注册大厅荣获全省工商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
成功申报河南省著名商标3家 2012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申报著名商标及指导注册商标任务,建立商标发展台帐,并纳入全年考核目标。成功申报河南省著名商标3家(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濮兴”商标、河南省年歌食品有限公司“年歌”商标、河南省鸿宇压力容器有限公司“鸿宇”商标),重新认定企业5家,帮扶注册商标16家,全县拥有著名商标17家。同时,在所有争创企业中建立定向联系帮扶指导制度、商标打假维权工作联系制度。
(张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