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管理
做好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工作 2012年,南乐县首次被纳入土地例行督察范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土地例行督察视为规范用地管理行为、建立土地利用管理长效机制的难得机遇。5月,例行督察工作开始后,全县迅速行动,变压力为动力,主动迎接挑战。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一线指挥,听汇报、作批示、提要求、抓落实。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全面自查,认真整改,全力配合。5月28日,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濮阳例行督察组来南乐县督察。督察组在充分肯定南乐县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南乐县国土资源局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帐,严格“报批、拆除、复耕”标准,认真组织整改,并通过土地例行督察和整改查处,加强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保障耕地保护战略和土地调控政策的落实,遏制违法用地行为。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五到位” 2012年3月,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活动启动后,县国土资源局以案件查处、事要解SHAPE \* MERGEFORMAT 决、提高效能为切入点,做到“五到位”,即违法建筑拆除到位、违法用地复耕到位、违法用地查处到位、违法用地罚款到位、违法用地责任人追究到位。2011年度土地卫片监测全县176个图斑、土地面积3761亩。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人员深入现场实地踏勘,对照图斑仔细核查,研究分析现状变化,分门别类整改处理。凡属于符合规划且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加紧补办用地手续;凡属于不符合规划的违法用地,坚决高标准、高质量拆除干净并复耕到位。经比对核减(合法用地和伪变化)、补办手续(272亩)和强制性拆除(67亩),违法比例为8.83%。
做好国土资源服务保障工作 2012年,县国土资源局按照“保重点、攻难点、提效率”的服务理念,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出谋献策、主动服务,做好国土资源服务保障工作。一是拓展产业集聚区区域。3月,先后四次到省厅协调,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意南乐县产业集聚区向南、北两个方向适度拓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6.3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用地总规模由原来的6.5平方公里增加到12.8平方公里,合1.92万亩,足以保证相当长一段时间全县工业企业用地需求。二是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共组织3个批次的规划调整,总面积1601亩,其中,农用地1493亩、建设用地60亩、未利用地48亩,保障了106国道改线、301省道升级改造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开工。共组织上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个报件,总面积787亩。其中,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97亩和2012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41亩获批准,2012年第二批建设用地挂钩项目349亩进入市局审核程序。三是超额完成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多次到省厅盯办、催办批次用地报件进度,共获批建设用地指标2451亩,提前2个月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争取2000亩用地指标的任务。四是规范国有土地市场管理。划拨供应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项目用地142亩。出让14宗,面积475.33亩,价款14524.4万元。其中,拍卖出让住宅用地3宗,面积85.59亩,价款5563.4万元;挂牌出让工业用地11宗,面积389.74亩,价款8961万元。
建立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2012年,南乐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乡镇领导的第一责任,有效规范地方政府的用地行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格局,构建政府总负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究责有据,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全县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896个,设立三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1231块,形成“一乡一图、一村一档、一户一书、一地一牌”的管理模式,把每一块基本农田落实到图、落实到地、落实到人,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41097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36525.92公顷的目标任务。
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个 2012 年,县国土资源局共组织实施4个土地整治项目。一是2011年耕地储备项目。该项目涉及城关镇、韩张镇、谷金楼乡、近德固乡的20个行政村,建设规模546.4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69.58公顷,新增耕地率67.64%,总投资1786.75万元。2011年12月公开招标,2012年2月开工,5月全部竣工,并通过市国土资源局验收,完成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工作。二是2012年第一批耕地储备项目。该项目位于梁村乡西崇疃村,总投资223.20万元,建设规模54.66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4.68公顷,新增耕地率为45.15%。2012年6月18日公开招标,7月开工,12月完工,并通过验收。三是元村镇蔡庄村土地复垦项目。该项目预算总投资793.92万元,总拆迁规模55.46公顷,总复垦规模44.14公顷,新增耕地面积44.14公顷。2012年10月15日公开招标,11月底开工,12月完工,并通过验收。四是2012年砖瓦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该项目涉及元村镇、福堪镇、梁村乡、寺庄乡和千口乡等6个乡(镇)10个行政村,预算总投资262.98万元,建设规模41.04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1.98公顷,新增耕地率为77.98%。2012年6月18日公开招标,7月开工,12月完工,并通过验收。
全面落实土地调控政策 2012年,县国土资源局科学编制和执行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中小企业向标准化厂房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小区集中,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聚集发展。一是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用地的管理力度。严把入区项目关口,投资强度低于234万元/亩省定标准的入区工业项目,不予单独供地。引导入区工业企业科学、依法、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严格控制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和绿地率。鼓励企业共建后勤服务设施,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完成标准厂房建设5万平方米。二是有保有压,区别用地。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限制、禁止用地目录,“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合理调配用地计划,优先保证扩内需、保增长等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严格控制限制类项目用地,坚决杜绝禁止类项目搭车用地。三是推进闲置用地清理。结合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专项治理,依法处置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共清理闲置土地1宗,使用者为五得利集团南乐食品有限公司,面积5.62公顷(合84.2亩)。四是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成立组织,制定措施,落实制度,以创建活动带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 南乐县作为濮阳市唯一的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省级试点县,主要任务是:2012年上半年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登记发证工作,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完成全县322个行政村(400个自然村)农村居住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发证工作。2012年2月,南乐县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国土、财政、农业、规划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主管副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地籍、规划、用地、国土资源所共计110余人参与。4月,完成试点乡谷金楼乡土地外业调查工作。9月2日,批复资金1628.13万元,并拨付启动资金500万元。年内,全县E级控制测量及12个乡镇所有权外业调查工作完成,地籍调查成果完成,质量核查经国土部门审核后公示,内业成果基本完成,政府确认后登记发证。10月16日,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招标工作,确定施工队伍。11月,此项工作全面开展。
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一是完成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截止2011年底,南乐县土地总面积622.85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729995亩,年内增加5763亩;建设用地157477亩,年内增加2304亩;未利用地46810亩,年内减少8067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经土地整理开发之后一部分未利用地开垦为耕地。二是开展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县国土资源局根据上级要求,迅速行动,认真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在外业踏勘上,对辖区内新增工业项目用地、道路用地、设施农用地等各类地块变化情况开展地毯式排查,并到现场勘量,拍照比对,查清每一宗变更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文字记录,做到一宗一档。在内业方面,明确专人负责,通过内业调查、内业核对,查找发生变化的图斑,逐宗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做到变化一块、变更一块、统计一块,以保证变更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收集各类土地变化情况的用地批复和资料,保证土地变更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 2012年,县国土资源局完善以局执法监察队为主、基层国土所密切配合、国土资源协管员紧密协作、“12336”国土资源违法违规举报电话24小时值守的县、乡、村土地动态巡查网络体系,严格落实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各项制度,加强对公路沿线、村庄周围等敏感地区的巡察,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早报告”。全年共出动土地执法巡察1200余人次,发现违法用地(用土)65起,制止临时搭建、拉土等63起,立案2件,全部结案,未发现重大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全年接待来信来访53人(次),受理信访案件16件,全部结案。
开展普及国土知识和政策法规宣传活动 2012年,县国土资源局采取多种形式,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测绘法宣传日、法制宣传日、政府专题会议、农村集市等形式,开展国土资源国情和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国土知识,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耕地的意义。在第22个全国土地日,开展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的土地日宣传周活动,出动车辆3辆,行程700余公里,在县城繁华地带、各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悬挂横幅标语15条,设立咨询台14处,接受群众咨询350余人次,现场解决土地纠纷3件,发放资料2.3万份。
(姜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