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乐年鉴2013

农业综合开发

发布时间:2016-03-23 16:30:33   来源:史志办
分享:

概况 2012年,南乐县共申请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个。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2个,即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即濮阳市南乐县500吨鸡蛋养殖扩建项目、濮阳市南乐县500头奶牛养殖扩建项目、濮阳市德信食品有限公司贷款贴息项目。项目总投资3643.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资金2238万元。


完成张果屯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南乐县2012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张果屯乡西南部,开发面积1万亩,涉及南街、东吉干、西吉干、后孙黑、张行、烟之东、王刘行、赵庄、申马庄、孙庄10个行政村,人口10893人。总投资116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41万元(中央财政资金612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95万元,市级配套资金3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23万元,整合资金200万元。新打机井104眼,配水泵104套,投资159.72万元;修复配套旧井196眼,投资137.35万元;铺设地埋线路37.5公里,建防盗台室33座,投资96.12万元;开挖疏浚沟渠11公里,投资132万元;铺设地埋d-110PVC管道5公里,投资12万元;建生产桥10座,投资98万元。改良土壤6000亩,投资49.8万元;整修机耕路25公里,投资341万元。栽植泡桐树5万棵,投资60万元。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区1000亩,投资24万元;建小麦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示范区2700亩,投资23万元。


完成元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南乐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南乐县元村镇南部,涉及前什固、后什固、留胄、操守、张庄、韩留6个行政村,农户2045户,人口8200人。总投资1607.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57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95万元,市级配套资金48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72万元,整合资金235.8万元。新打机井66眼,投资75.89万元;配套水泵66套,投资50.4万元;修复配套旧井134眼,投资115.11万元;埋设地埋管道80公里,投资280.71万元;埋设低压线路70公里,投资179.36万元;建标准防盗台室43座,投资69.77万元;配智能控制系统200套,整合井通电工程,投资103万元。建钢结构良种仓库两座,总面积1128平方米,投资46.87万元。整修道路36公里,投资502.27万元。植树5万棵,投资82.42万元。建小麦优质高产实用技术推广示范区1000亩,投资35.45万元;建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推广示范区1000亩,投资28.55万元。


完成500吨鸡蛋养殖扩建项目 2012年,南乐县500吨鸡蛋养殖扩建项目由南乐县元渤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地点在梁村乡。总投资272.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6万元(中央财政资金40万元,省市财政资金16万元),合作社自筹126.6万元。建设资金182.6万元,流动资金90万元。


完成500头奶牛养殖扩建项目 2012年,南乐县500头奶牛养殖扩建项目由濮阳市锦泰亨林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地点在西邵乡蔡村。总投资57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2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0万元,省市财政资金32万元),企业自筹458万元。土建工程投资97万元,购置设备投资40万元,引进良种奶牛投资225万元,流动资金196万元。


完成年产1万吨白条鸡(贴息)项目 2012年,南乐县年产1万吨白条鸡(贴息)项目由濮阳市德信食品有限公司申报实施,获得贴息银行贷款额1200万元,获中央财政贴息29万元。拨付到位。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效益显著 一是经济效益。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可新增灌溉面积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4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6万亩。项目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增强,土地产出能力提高,年产优质小麦、玉米达375.5万公斤,万亩中低产田将成为优质、高效、旱涝保丰收的标准良田。亩平均净增小麦、玉米187.75公斤,2万亩农田净增收入1351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带动周边群众增加收入。二是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节省大量农业劳动力,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发展多种经营,促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群体性收入。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群众学习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三是生态效益。开发项目实施后,改善项目区内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速生丰产林建设和沟渠的开挖,林木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进一步涵养水源,更好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


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筛选确定和准备工作 一是认真筛选,确定项目区。2012年,县农开办按照“开发效益显著、群众要办”的原则,根据《南乐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组织县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拟建项目区进行实地考查,确定项目区位置。根据相关政策筛选确定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单位及中央财政贴息对象。二是科学规划,提高项目建设效益。县农开办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及企业基层,广泛征求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将项目资金的70%用于水利项目建设,在项目区形成井、渠、线、管、泵合理配套的灌溉新格局,同时兼顾农业、林业等措施。做到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全面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及项目相关辅助材料,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工作 一是成立组织。南乐县成立领导小组,对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统一决策和领导。项目乡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联的组织管理机构。二是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公示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开发前、开发中、开发后公示,还政于民,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硬化道路、地埋管线、机电井等财政投资项目实施招投标工作。聘请濮阳市宇泰建设监理咨询公司对建设项目全面监理。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落实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严把进料、施工质量关,对不合格的工程,限期整改,达到工程建设质量好、标准高。四是加强管护。项目区所在乡政府采取行政、法制等手段,加强对各项工程的管护。井、地埋管、地埋线由受益群众管理,乡政府与其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确保该设施长期使用。建立路树一体的管理新模式。明确责任路段,群众管理的路段,同时拥有对两侧树木的所有权,乡政府与其签订合同并为其办理所管树木的林权证,管理者要保障道路平整畅通,树木管护完好,健康生长。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 一是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开发重点。农业综合开发以农业主产区和突出区域特色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强化培训学习,提高农开干部队伍素质。到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深化对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认识。加深对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的理解,明确项目的申报程序、工程质量控制、资金管理等要求,提高农开项目管理水平。三是加强规划指导,坚持持续、连片、综合开发。选择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进行规划,优先开发,通过项目实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四是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与农民群众共同研究上报项目,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说明书,提高项目立项命中率;推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执行县级报帐制,加强“三专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加强项目实施检查监督,做到每两天到项目点上督促检查一次,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五是加强国家农开政策的宣传力度。县农开办印制《农业综合开发业务知识》、《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1万余份。在相关建筑物喷印农业综合开发标志,宣传农开工作。

                                                                                                                                                                                                        (程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