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乐年鉴2013

公 安

发布时间:2016-03-23 16:35:00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全力维护政治稳定  2012年,县公安局开展社会调查和立案侦控,完善不稳定因素调处机制,搜集整理上报信息672条,被省厅、市局采用210条,打击处理邪教人员47人,群体性事件预警率达到80%以上。开展信访积案专项治理攻坚战,受理信访案件52起,办结48起,处理4起,省级以上部门交办的8起信访案件全部按期办结。


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67起   2012年,县公安局以“龙都卫士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坚持把日常工作与专项斗争紧密结合,开展以命案攻坚、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为主要内容的冬季严打严防行动,破大案、打团伙、抓现行、追逃犯,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特别是在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中,针对城区案件高发的特点,打破警种界限,组织民警在夜间开展巡逻防控、加强巡逻效率、提高见警率的同时,制定奖惩办法,严格兑现奖惩,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在连续六年命案全破的基础上,新发生的4起命案全部告破;打黑除恶保持良好势头,成功打掉一个以侯某为首涉及30多人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2个恶势力团伙,一审判决14人,在社会上造成广泛影响。侦破省厅督办的“2·13冒充警察抢劫案”和市局督办的三起盗窃案;成功打掉盗抢犯罪团伙4个,全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594起,破获367起,抓获各类刑事作案成员510人。开展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受理经济案件53起,立案52起,破案33起。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立14起,破7起;公安部督办案件1起,破1起;刑事拘留12人,取保候审24人,移送起诉36人。开展优化金融环境打造诚信南乐专项活动,联合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力度,清收、盘活不良贷款1100万元,服务了南乐经济的发展。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012年,县公安局以平安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快速反应体制建设,完善各种处置预案,改变县城巡防模式,分别由交巡警和城关派出所民警划分巡区,机关民警共同参与,实现网络化布警,提高了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乡镇成立专职巡防队,纳入公安机关统一管理。年内,全局受理治安案件2836起,查处2560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人员828人,其中治安拘留 272人。全县技防建设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县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和11个乡镇视频监控中心投入使用,完成县城区、中心区、边沿结合部区域监控,部分社会视频资源接入到县局平台,治安防控水平有提高。


全县没有发生重大公共安全案事件 一是严密各项治安管理。开展治爆缉枪、护校安园,守护平安、干净社区,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收缴各种子弹1535发、枪支22支、手榴弹1枚、弓弩8个。在全县341所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校上法制教育课;加大校园周边巡逻力度。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安全大检查,打掉各类黑窝点16处。二是加强交通管理。开展畅通工程和交通管理,组织开展交通秩序、校车治理等专项行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5327起,行政拘留615人。在县城区、106国道、301省道安装卡口12处,纳入县局指挥中心平台。全县没有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三是加强消防管理。开展清剿火患专项行动,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工作,检查单位3348家,督促整改33635处,下发重大火灾隐患78起,查封113家,拘留48人,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52份。全县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消防大队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清剿火灾战役成绩突出公安消防大队。四是加强监所管理。开展监管场所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提高监所管理水平,确保监所安全。五是加强互联网管理。推进网上重点人员管理和网上涉警舆情处理机制,确保互联网没有发生重大涉警舆情。六是加强执法管理。加强执法培训,为一线民警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依托警综平台对执法过程实行网上考评,全程指导监督。开展“执法零过错、群众零投诉”争创民警零违纪活动,从源头上加强执法管理,有效地杜绝各类执法问题的发生。


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2012年,县公安局以“三评(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三访(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活动为契机,向社会公开便民利民优化环境十件实事,制作承诺卡片和警民联系卡2万余张。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服务窗口”活动,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30多场。开展回访信访案件、回访刑事案件当事人活动,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坚持正面宣传、主动宣传,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设置专栏,宣传公安工作的突出成绩,推出白海鹰等一批先进典型。年内,各级新闻单位发表稿件336篇。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200余件,收到群众锦旗26面。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2012年,县公安局发挥职能作用,维护企业安全,打击违法犯罪,服务经济发展。一是抓防范保安全。推行警企联系制度,出台服务企业发展十条措施。在产业聚集区设立警务室,强化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涉企案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妥善处置12起涉企群体性事件。二是抓稳定优环境。针对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查破涉企案件8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8万元。开展企业周边环境治理,严厉打击阻碍企业正常建设的违法行为,保证企业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抓执法树形象。对全县公安机关和民警约法三章,对涉案企业采用查封、扣押、冻结等限制财产权利的措施,要经过严格审批,坚决杜绝“懒散软”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的发生。开展百名民警服务百家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服务企业发展。


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大提高 2012年,县公安局组织人员到虞城、禹州、永城学习信息化建设经验,并结合南乐实际大胆探索。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出台整合社会资源有关文件,由县政法委牵头召开协调会。县公安局组织专门人员对社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收集整合各类信息350多万条,输入情报平台。利用情报分析研判,定期召开情报研判分析会,发研判信息38期。通过研判,抓获各类违法人员25人,破获各类案件26起。强化源头信息录入,加强网吧、旅馆人员管理和培训工作,严格“四实”(实名、实人、实数、实时)登记制度。加强旅馆业、网吧检查,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处罚网吧、宾馆8家。强化民警信息化应用培训,通过选树骨干、分层轮训、以考促训、以赛促训等方式,开展信息化比武竞赛,完善情报信息收集录入、研判、实战化应用、奖惩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网上作战、成果分析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在全局上下形成钻研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创新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警务室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2012年,县公安局组织警务室民警和派出所所长到虞城县、禹州市、永城市学习警务室建设经验,结合南乐实际,统一规划,全面布局。加大投入,筹集资金550多万元,为警务室民警配备必备装备,将54辆警用电动车配发到48个警务室民警手中,开通“双网”(公安网、互联网),并为部分警务室订购警民一键通。全县建设警务室50个,其中,服务型社区警务室4个、农村警务室27个、产业聚集区警务室2个、卡口型农村警务室17个,使全县警务室建设布局合理。在警力紧张的情况下,全县50个警务室按照“1 3”巡逻模式(就是以局直机关、科室大队及相关派出所民警为主,巡防队员为辅的治安防控小组,每组4人,1名机关民警,3名巡防队员,配备1辆巡逻车,2部对讲机;每个防控区的巡防队分成4班轮流值班,备勤、执勤民警携带单警装备,着制式服装,戴帽子,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日常巡逻防控)配备工作人员,发挥乡村干部和专职巡防队员的作用。对警务室实行星级管理,制定方法,坚持每月考核,评定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加强警务室民警业务培训,在全县选树袁列超、王聚忠、巩少宽、满利川等警务室工作标兵,推动全县警务室工作开展。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工作现场会在南乐县召开,警务室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2012年,县公安局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在坚持从严治警和加强队伍管理的同时,出台从优待警具体规定。邀请专家为民警举办《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心理健康专题辅导讲座,做好涉警舆情处置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用荣誉激励民警。尽力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为全体民警统一办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落实民警公休、年度体检等相关制度,让民警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5月,全局提拔正副科级干部22名。

(李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