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乐年鉴2013

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16-03-23 16:38:00   来源:史志办
分享:

概况  南乐县科学技术协会主要职责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等。内设办公室、科学技术普及部、学会青少年部。下辖科技咨询服务站和南乐县反邪教协会办公室2个事业单位。下设12个乡镇科协和1个老科技工作者协会,15个县直各专业学会(协会)。

2012年,南乐县科学技术协会囊括能争取到的所有荣誉,其中,荣获国家级奖项4个、省级奖项9个、市级奖项6个、县级奖项6个,在全市科协系统综合考评领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争取各级惠农资金48万元,其中,国家级20万元、省级20万元、市级8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加强乡镇科协和县级学会组织建设 2012年,县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乡镇完善制度和机制,实现 “五有一落实”(有办公室、有牌子、有制度、有活动阵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全面落实科协的各项工作),乡镇科协工作规范有序。加强县级学会规范化建设,与部分县直单位结合,对学会主职人员进行充实。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全年的科普工作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向12个乡镇和县级学会进行量化分解,制定考核细则,确保基层科普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科普阵地建设 2012年,县科学技术协会重点抓好千口乡陈村、县无公害蛋鸡养殖协会等四处科普惠农服务站规范化建设,配置科普器材,建设科普宣传栏,完善规章制度。筹资10余万元,新建农家科普书屋5家,使全县科普书屋达到20家。中国科协与华硕集团共同实施的“华硕科普图书室”项目落户南乐县千口乡陈村,10月举行赠书仪式,捐赠各类科普书籍3000多册、电脑1台、打印机1台。


科普工作成效显著   2012年,南乐县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科普示范县创建。按照全国科普示范县标准,实施好各类科普示范项目,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科普成果申报、科普工作创新等方面做出亮点,再获“河南省先进科普示范县”称号。二是先进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创建。新培育出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个科普示范基地,9名科普带头人达到国家和省市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奖励标准。近德固乡杏园村苹果种植协会在中国农技协“四大”上,被评为“全国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县特种养殖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县仓圣百果园果树种植协会、元村镇操守村刘兰廷被省科协、省财政厅表彰;县三粉加工协会、元渤柴鸡养殖基地和科普带头人苏书贤、薛瑞士受到市级科普惠农表彰奖励。三是农技协健康发展。争取县无公害蛋鸡养殖协会加入全国科普惠农养鸡技术协作网,为其在高层次、多角度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科技普及搭建平台。带领谷金楼乡东邵郭村苹果种植协会30余名会员到中国苹果第一市——山东烟台栖霞市观里镇的现代苹果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参观学习,使广大会员大开眼界,增强发展的信心。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有特色 2012年,县科学技术协会经广泛座谈讨论,征求意见,制定2012年工作计划,并对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成员单位增加4个,领导力量得到加强。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在谷金楼乡东邵郭村举办春、冬苹果管理培训班两期,邀请知名林果工程师赵计甫现场讲解,东邵郭村苹果种植协会会员及周边200余名果农受益。邀请中科院郭曰方研究员在南乐县一中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科学艺术与人生》报告会,并通过视频向全县中小学师生同步播放,3万余名师生受益。开展科普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聘请科技专家在县三实小、县实验中学及部分乡中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8次,共展出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食品安全类等展板180余块、图片2000余幅,收到良好效果。参与组织省、市第二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及河南省青少年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反邪教协会工作有创新 2012年,县科学技术协会、县反邪教协会会同县教育局、县委610办公室在全县中小学校举办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净化校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展出图片100余幅、展板20块。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市开展的“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征文评选活动,共征集作品652幅,经过县级初评后86篇精品参加市级评选,21幅作品获市级一二三等奖,10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县科协获优秀组织奖。举办南乐县“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净化校园”漫画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作品210余幅,评出中学组和小学组一等奖各10名、二等奖各15名、三等奖各20名。


老科协工作有成绩   2012年,县老科学技术协会同县科学技术协会举办春季麦田苗情墒情调查研讨会、苹果管理培训班、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广播会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分别在千口乡、杨村乡举办2期残疾人生活技能培训班,200余名残疾人参加培训,发放《南乐科普报》300余份、《残疾人知识手册》500余本。3月,市老科协三届四次理事暨老科协工作现场会在南乐县召开,与会人员参观南乐县老科协创业基地、农村科普书屋、县城建设、县产业集聚区。市政协党组副书记杨广勤对南乐老科协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各县区学习借鉴。


开通科普短信服务平台   2012年6月,县科学技术协会开通科普知识短信服务平台,利用手机短信向各级干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群众传播科普知识,使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尽享“科普美食”。科普知识短信服务平台的开通,打破以往的科普书、科普画的传统宣传方式,使科普知识传播呈现信息化、及时化、广泛化,尤其在破除“世界末日”邪说上科普短信起到其他科普方式方法无法比拟的积极作用。中国科协和省市科协网先后给予报道。


2012年,县科学技术协会与清华大学同方知网协作,建成三农网络书屋158 家,免费供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使用。913日,举办南乐县首期三农网络书屋培训班,各乡镇科协主席、部分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代表30余人参加培训。三农网络书屋的开通使科普示范户、农技人员更加便捷地了解新品种、新技术,极大方便农民群众,受到上级科协的赞赏,中国科协、省市科协先后给予报道。


全省“三创一带”活动现场观摩暨濮阳市提升推进工作会在南乐召开  2012年7月20,全省“三创一带”活动现场观摩暨濮阳市提升推进工作会在南乐县召开。会上,市科协主席周国学宣读《濮阳市“三创一带”活动提升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省科协科普部部长张万友、濮阳市财政局副局长宋玉清宣读表彰决定,并对河南省先进科普示范县(市、区)及濮阳市“三创一带”活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南乐县委常委、副县长梁增杰作典型发言。省科协副主席李宝红强调,要通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学习借鉴南乐开展“三创一带”活动的先进经验,推动全省“三创一带”活动深入开展。市委副书记王海鹰,市政府副市长邹东波,县长邵华,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孙文标及各省辖市科协分管主席、科普部部长,濮阳市有关部门领导、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会前,参会人员到南乐县健康教育科普长廊、城关镇郭庄村、运发养猪协会、西邵乡万亩节水莲藕科普示范基地进行参观。国家、省、市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开展“全国科普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2012年9月,县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会同有关单位走基层、下农村,实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乡镇责任制,充分利用各单位科普资源,组织农业、林业、畜牧、蔬菜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在乡村古会、集市,采取现场技术指导、散发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帮助所联系的乡镇搞好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县科协被省科协表彰为2012年河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


组织参加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成绩突出   2012年,县科学技术协会按照中国科协、国务院食安办《关于开展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的通知》精神,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食品生产和餐饮企业职工、农技协会员以及广大城乡居民等2.1万余人参与竞赛,1.8万余人通过网络和填写答题卡成功提交答卷,比赛成绩获全国县区第二名。县科协被中国科协、国务院食安办授予全国优秀组织奖,获全省“突出贡献奖”。


服务企业成效显著 2012年,县科学技术协会推荐企业参加省市各类技术创新活动的申报工作。积极推荐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南乐县道德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南乐豆腐干的推广”荣获2012年河南省科普成果奖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类二等奖,《南乐县万亩节水莲藕精品园区调研报告》荣获市第五届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组织全县300多名企业科技人员参与“三讲一比”(讲科学、讲创新、讲道德,比贡献)活动,先后申报国家专利30项,实施科技项目6项,提出合理化建议66条,技术革新15项,研发新产品20余个,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鸿宇压力容器有限公司科协荣获市“先进集体”,德信食品有限公司赵旭昌荣获市“科技标兵”称号。


信息工作成绩显著   2012年,县科学技术协会为加强科协信息报送工作,全面提升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实行全员信息责任制,出台《2012年县科协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对信息报送的时限、数量、各级采用情况、奖惩都做明确规定。年内,被省、市、县采用信息145条。其中,被中国科协网站采用27条,被河南科协网站采用78条,被《河南科技报》刊登8条,被《河南科协》杂志、省科协《信息摘报》采用7条,被《濮阳日报》、市级各类网站采用9条,县委、县政府工作信息及县政府门户网站采用16条。深入调研,撰写的《关于南乐县当前麦田管理建议的报告》刊载在县委《领导参阅》第一期上,调研报告《南乐县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上报市、县有关部门,引起强烈反响。

(李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