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乐年鉴2013

妇女联合会

发布时间:2016-03-23 16:38:17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 一是实施“巾帼科技星火工程”。2012年,县妇女联合会组织优秀村妇代会主任、致富女标兵参加省、市妇联举办的“阳光工程”培训班,带动广大农村妇女创业致富。年内,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6期,培训妇女11300人,发放技术资料4000余份。开展“致富女标兵”评选活动,选树农村致富女标兵12名,其中2名“致富女标兵”受到市委表彰。县妇联在市委综合表彰会上被评为“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二是推进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2012年,县妇女联合会开展各具特色的岗位练兵、技能评比活动。濮鹤高速南乐收费站在女职工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被评为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年表彰“巾帼建功”标兵60名。三是实施“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2012年,县妇女联合会配合县人社局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协调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3笔、165万元,带动60多人创业就业。7月,推荐锦泰亨林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入选河南省妇联“三八”绿色工程库,并获得支持发展资金5万元。10月,筛选县致富女标兵与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开展牵手联谊活动。


制定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2012年,县妇女联合会制定《南乐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南乐县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两规划”明确未来十年全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策略措施,是指导全县妇女儿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加强妇女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开展传统文化建设。2012年,县妇女联合会以“弘扬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开展敬老孝亲、好媳妇、好家长评选活动;聘请开封敦复书院老师举办以“弘扬传统美德 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的报告会;组织县直妇女干部参加范县举办为期3天的弘扬传统文化公益讲座;81719日,与县文明办联合举办南乐县首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开展学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做贡献教育实践活动,县法院民一厅厅长冯丽敏、县一中教师赵风华等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默默奉献。二是开展家庭文化建设。2012年,县妇女联合会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学习型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工作水平。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向全县妇女发放“树廉洁家风、建和谐家庭”倡议书,号召全县妇女树清廉家风,做邻里表率,把家庭筑成反腐倡廉的堤坝。“三八”节表彰“五好文明家庭”30户。县妇联被省妇联表彰为“全省妇女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2年,县妇女联合会与县文明办、县教育局联合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共建和谐家园”、“给雷锋叔叔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共征集稿件3800多篇。与团县委、县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为革命烈士扫墓,强化广大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组织各家长学校开展庆“六一”美德儿童网上行活动,教育、引导孩子从身边学起、自身做起,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儿童,在社会上营造知美德、学美德、行美德的良好氛围。实施《濮阳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完善家长学校工作规程,拓展家庭教育工作阵地。西邵乡西邵集中心小学被评为“河南省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   2012年,县妇女联合会开展救助活动,与教育局联合对全县在校贫困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排查出的贫困儿童、单亲家庭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其中部分孤儿被南乐县爱心人士结对救助;对实验幼儿园贫困学生和外出务工家庭子女开展救助活动,共救助119名学生,发放救助金1. 88万元。与县民政局联合开展贫困两癌(乳腺癌、宫颈癌)妇女救助活动,每户500元,发放救助金1万元和慰问品。与县慈善总会联合,救助36户特困家庭,为每户特困家庭发放300元救助金和价值100元的慰问品。324日,在杨村乡举办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市50名小记者携带书包、文具、食品等与杨村乡小学50名贫困留守儿童结成“1 1帮扶对子。“六一”期间,组织系列庆祝活动,营造关心儿童、爱护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5月31,在兴乐会堂举办庆“六一”联欢会,300余名孩子、家长共庆“六一”节。邀请县四大班子领导到县实验幼儿园慰问,为小朋友们带去图书、玩具等节日礼物。与县慈善总会联合,救助100名贫困留守儿童,每人发放200元救助金,共计2万元。向女领导干部联谊会成员发放“让爱心传递温暖、用真情点亮希望——开展献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倡议书”,女领导干部联谊会12位成员成功结对12位在校贫困孤儿,每位孤儿均收到300元救助金。与县民政局、县慈善总会负责人到贫困留守儿童家中慰问。共慰问4户贫困留守儿童,为每位贫困留守儿童发放400元救助金和价值200元的食品及学习用品。

(王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