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概况 南乐县人民政府于2012年3月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4月成立南乐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食安办)。县食安办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工作方针政策,拟订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和方案,承办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交办的综合协调任务,督促检查县政府有关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情况,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重大整顿治理和联合检查行动,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拟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监督、指导、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等。编制8人。
2012年,全县12个乡镇成立乡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一名副科级干部任组长,同时明确2~3名专(兼)干。在全县322个行政村共聘请协管员、信息员363名,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2012年,县食安办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发《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关于明确乡镇食品安全专(兼)干、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和食品安全信息员职责的通知》、《南乐县食品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和任务。在中高考、中秋国庆前夕分别下发《南乐县2012年高考中招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有效推动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制定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有关工作制度,组织协调开展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有关成员单位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重点工作。
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整治活动 2012年,县食安办组织各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一是开展夜市大排档检查活动。县食安办制定《夜市大排档整治方案》,印发通告300余份,并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县城区夜市大排档含冷饮摊、烧烤摊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督促整改。二是开展中秋国庆食品安全整治暨过期食品集中销毁活动。县食安办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检查组先后到西街蔬菜市场、百姓量贩和明都大酒店等几家重点食品企业检查食品安全工作。中秋节前夕,销毁总值超过8万多元的各种饮食产品(包括乳制品、酒水、饮料、膨化食品、糕点等)。三是开展学校周边饮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在中高考期间,县食安办组织工商、质监、卫生、教育等部门,在全县各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开展学校周边饮食安全专项整治。通过整治,学校周边饮食安全状况明显改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饮食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学校周边饮食安全的监管机制。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2012年,县食安办组织开展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一是添加剂整治。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00余家,检查奶牛养殖场3家、奶站3家、食品添加剂专营店1家,没有发现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乳制品整治。监督检查企业150家次,与生鲜乳收购站和奶牛养殖场签订承诺书,未发现生产及经营使用问题乳粉情况。 三是瘦肉精整治。加大对62家兽药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辖区内130家餐饮单位实施动态监控。未发现瘦肉精等畜产品质量问题。 四是地沟油整治。出动200余人次,监督检查企业300家次,未发现生产及使用“地沟油”的违法行为。五是肉制品整治。重点监控学校食堂、集贸市场、肉制品经营户,向生猪养殖场(户)发放签定《告知书》、《承诺书》280余份,保证生鲜肉和肉制品安全。 六是保健品整治。以伪造和盗用批准文号,利用义诊、会议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共监督检查兼营保健食品的药店46家、食品超市8家,全县保健食品市场一直保持零投诉。七是酒类整治。落实备案登记制度、质量安全溯源制度、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共检查酒类生产经营企业、经销户、摊点160多个,与全县5家大型饭店、9家名烟名酒专卖店签订责任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酒类随附单制度,进一步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 2012年6月,县食安办举行食品安全“四大放心”(放心奶、放心肉、放心菜、放心豆制品)工程活动启动仪式,制定《南乐县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召开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作推进会,对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进行全面部署。通过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调动工商、质监、卫生、农业、商务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整治食品市场秩序新局面。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2012年6月11日,南乐县食安办组织开展以“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此次活动,除沿用传统的大造声势、设立咨询台、布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外,还举行“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万人签名活动。县科协、卫生、质监、粮食、药监、工商等28家单位及有关大型食品企业通过制作展板,介绍工作程序和科普知识,展示整顿成效,并接受现场群众咨询。活动周期间,有计划开展了“三进”活动。一是进广场。在南乐会议中心广场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分析,教育广大消费者远离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的“三无”商品。二是进社区。在书香名门、昌乐花园社区,县食安办聘请专家和机关志愿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现场咨询、展览、宣传活动。围绕什么是食品安全、如何辨别变质食品、氢化油的危害等问题进行宣传、讲解,并现场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三是进校园。食品安全宣传人员走进城关镇中学,开展“关爱儿童、关心成长、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材料,向学生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进”宣传活动从社会到家庭再到学生,共展出食品安全知识展板16块,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受益群众1.5万余人。活动周期间,各监管部门共出动宣传人员6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培训监管人员500余人次,检查单位200余家,责令限期整改单位42家。
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2012年8月,县食安办深入全县部分学校、县直单位和企业,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食品生产和餐饮企业职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以及广大城乡居民等参加竞赛。此次活动采用网上在线答题和纸质答题卡答题两种方式。县食安办复制5000余份试卷和答题卡,免费发放给参赛人员。试题内容覆盖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储藏流通、食品消费、食品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等领域。共有1.8万余人参与竞赛活动。
雷凌霄对南乐县食品安全工作给予肯定 2012年8月21日,市政协主席雷凌霄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安办主任郭严峻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南乐县傅潭酒业名酒改造建设工地、东大食品有限公司、西邵乡万亩节水莲藕生产基地进行视察。在认真察看并了解食品安全措施及落实情况后,雷凌霄对南乐县食品安全工作给予肯定。
建立有奖举报投诉制度 2012年,南乐县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投诉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开通食品安全投诉电话并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公布,规范食品安全投诉处理流程,发挥食品安全协调作用,形成食品安全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单位的投诉处置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形成社会监督体系,发动群众有奖举报违法行为,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及时追踪调查。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食品质量难保证。大量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技术落后、安全意识薄弱,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食品经营点条件差、进货渠道混乱。中小餐饮单位和街头食品摊点数量多、分布广、流动大、卫生条件差,各类集体食堂经营成分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隐患不同程度存在。二是职能调整不到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县卫生局职能未能交接,造成法律无依据、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三是存在监管空白。在实际工作中,因技术力量不足、执法装备差、检测手段落后等原因,综合监管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存在监管空白的问题。
(郭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