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乐年鉴2013

民族宗教

发布时间:2016-03-23 16:40:40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全方位宣传民族宗教政策 一是通过举办活动宣传。2012年,县宗教局结合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月活动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采取到基层宣讲、到堂点授课、散发宣传资料、制作展板等形式,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共散发宣传资料4000余份,刷写宣传标语100余条,召开座谈会4次,举办培训班4期,制作展板20块。8月,制作6块宗教工作宣传展板在市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会场展出。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载文,市宗教局局长李趁英等领导莅临参观,对南乐县的宗教工作给予高度评价。10月,制作的6块民族工作展板在市民族政策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展出。副市长王保华及市委统战部、市宗教局等部门领导参观展览,并对南乐县的民族工作给予称赞。11月,由县宗教局及各乡镇制作的20块民族宗教工作展板在全市52区巡回展览,受到一致好评。二是依托宗教节日宣传。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宗教节日期间,县宗教局到宗教活动场所祝贺节日和指导活动开展,宣传各项民族宗教政策、法律和法规。三是采取以会代训宣传。2012年,县宗教局针对县、乡民族宗教工作干部调整情况,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乡镇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2期,召开民族宗教工作座谈会4次。开展爱国宗教组织负责人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培训班2期,受训100余人次。


完善民族宗教事务维稳机制 一是建立社情动态处置机制。制定《南乐县民族宗教领域不稳定因素处置预案》,明确组织领导、人员配置、处置措施、后勤保障等内容。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进一步完善“防范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工作制度。从预测、处置、善后等方面入手,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全力防患于未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二是坚持民族宗教领域不安定因素排查制度。县宗教局为摸清影响民族宗教领域稳定的各类安全隐患,采取集中摸排、包干走访、协商讨论等措施,及时掌控民族宗教维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焦点,并对主要问题进行重点防控。从县委统战部、县宗教局、县国保大队抽调力量,分成两个调研组,利用两周时间,对全县12个乡镇、32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集中调查摸排;对调研中发现的重点问题,采取机关干部联系包干的形式,不定期进行走访座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消除不稳定因素;根据民族宗教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协调小组联席会,听取工作汇报,对影响全县大局稳定、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协商讨论,制定解决方案。三是实行民族宗教界人士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 一是开展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按照《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组织人员对全县25家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重点检查,限期整改1家。二是做好十八大前民族宗教领域维稳工作。2012811日,召开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专题会议,对十八大期间的民族宗教维稳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县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签订《民族宗教维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责任和目标要求。三是完善民族宗教档案资料库。组织人员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及基层宗教场所,开展民族宗教基本数据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县民族宗教分布、人数、动态信息等情况,为促进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四是加大境外宗教渗透抵御力度。对境外宗教势力渗透进行防控,协调有关部门对境外宗教组织以讲学、研讨、捐赠等为掩护的非法传教活动进行防控,对有苗头的人坚决进行打击;对涉教上访问题进行防控,配合统战、国保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重点防控基督教信教群众因批堂设点问题而引起的上访问题,并重点对非法基督教聚会点进行布防;对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防控,对以重建场所等问题为名的上访、闹事等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和解决,并做好对基督教活动日期间不安定人员的监控工作。四是疏导化解基督教因剧院矛盾可能引发的上访苗头。县宗教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多方联合、齐抓共管的措施,积极与基督教负责人平等交流、真诚对话,引导他们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合理诉求。剧院土地置换问题按程序、分步骤推进,完成项目立项、土地选址等工作。


继续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 2012年,县宗教局在全县宗教界继续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并采取措施推进。32个宗教场所全部达到上级规定的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标准。其中,基督教两会、天主教爱国会等2个爱国组织,慧源寺、弥勒寺等6个宗教场所,马继全等6名宗教界人士被推荐为市级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先进单位和个人。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成立内部财务监督小组,对寺庙财务进行全程监督,凡未经理财小组审核或审核未过关的,不允许入账。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国宗局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院校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推进全县32处宗教活动场所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有效地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财务管理有明显改观。县宗教局开展以提高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提高检查消防隐患能力、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提高引导广大信众疏散逃生能力、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为着力点的专项治理工作,督促各宗教活动场所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增加消防安全设施,增强自防自救能力。


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问题 一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2012年,县宗教局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开展走访慰问少数民族贫困户活动。特别是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带着米、面、油、牛奶等慰问品看望15户少数民族老年人,以实际行动让少数民族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利用真情服务卡助推民族工作。为了让少数民族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及时找到民族工作部门寻求帮助,县宗教局制作少数民族真情服务卡。卡片上注明服务事项及局机关联系电话,向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经商、务工、子女上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共发放真情服务卡600余张,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困难200余人次。三是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1027日,为表达各族群众对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的喜悦之情,全县回族、达斡尔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代表20余人欢聚在县文化广场,身着民族盛装,以各民族特有方式喜迎党的十八大。四是开展义诊活动。1120日,县民族宗教局联合红十字会,组织县二院医疗专家到北关村开展义诊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送医送药送温暖,并开展健康知识和安全用药知识讲座,免费为少数民族群众体检,吸引大批少数民族同胞前来问诊求医。五是组织宗教界爱心人士为孤寡老人捐献棉衣。1214日,县宗教局工作人员带领宗教界爱心人士到全县12个乡镇敬老院,看望慰问1000余名孤寡老人,给他们送上1000余套棉衣,带去宗教界朋友对他们的关怀。六是解决民族聚居村饮水问题。2012年,县宗教局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5万元,组织实施城关镇北关村少数民族饮水工程,铺设主管道9千米、分管道2万米,安装各类水表1000多块,解决了困扰北关村多年的饮水问题,使北关村少数民族、汉族群众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协助大乐面粉有限公司和五得利南乐肉食有限公司申报国家“十二五”清真食品定点生产企业,通过省、市审核。

(阎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