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乐年鉴2013

人事管理

发布时间:2016-03-23 16:40:52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共计5433人    2012年,县人社局发挥人才管理服务职能,重点在制定政策措施、深化制度改革、构建服务体系、培养和引进人才等方面做好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岗变薪变、能上能下的岗位管理机制和岗位动态调控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规范公务员任免、奖惩、考核等工作,建立“一人一号一证一台帐”管理模式。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促进公务员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至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共计5433人(高级327人、中级1855人、初级3070人、其他181人),分布在教育系统4096人、卫生系统695人、其他系统642人。建成宏业生化1家博士后研发基地。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13家,其中,5家学校、3家医院、5家企业,共派遣238名毕业生参加见习。


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水平  2012年 3月,南乐县调整公务员津补贴水平,人均年增加津补贴由9800元提高到12000元,即年人均提高2200元。其中,办事员人均月增加154.6元,科员人均月增加185.5元,副科人均月增加216.4元,正科人均月增加247.3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应增加预增发补贴标准,即年人均增加2200元(由年人均8600元,提高后达到年人均10800元),月人均增加183.3元。


探索实施职称聘后管理工作  为解决一聘定终身、高级不高效的问题,使专业技术人员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2012年,县人社局探索实施职称聘后管理工作,起草《南乐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实施细则》,并选取县农业局和畜牧局作为试点,指导试点单位根据实施细则拟定专业技术人员量化、细化的年度、任期考核办法,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市“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工作现场会在南乐县召开    2012年,县人社局坚持“发现、培育、扶持、提升”的原则,突出招才引智,坚持特色发展,引导规模经营,用好用活人才政策,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有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一村一品”(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发展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氛围,切实把“一村一品”做成“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民心工程。建成省级示范基地1个、市级2个、县级6个,新培育12个。421日,全市“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工作现场会在南乐县召开。82日,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党组书记郭成全到南乐县调研“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


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     2012年,县人社局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坚持优化服务与提升效能相结合,倡导“廉洁、高效、公开、便民”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以服务出作为、以服务出形象。一是公开透明搞服务。凡是不涉密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工作要求、有关规定等在局网站进行公开,在局大门口悬挂意见箱、摆放意见卡,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监督员,主动接受服务对象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营造党务政务公开更加阳光、透明的氛围,除去“神秘感”。二是提高效率搞服务。探索“一站式审批”、“集中办公”的有效办法,针对社会保险办理、小额担保贷款、职称评审等业务工作,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结,能集中办理的不能层层设卡,切实缩短服务周期,提高服务效率。4月,对经办业务政策依据和办事环节进行认真梳理完善,共梳理完善68项“办事指南”,绘制“岗位职责汇编”和“业务流程图”,方便前来办事的群众,获得广泛好评。认真执行首问负责、AB顶岗、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创新理念搞服务。建立人社系统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开展“人社企业行”活动,走出机关、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政策宣传、上门服务,围绕社会保险、人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小额担保贷款、博士后研发基地建设等业务工作为企业解疑释惑,化解难题。组织“微笑服务在人社”、“三我”(我离服务提升目标还有多少距离,我为优化发展环境做了些什么,我为人社事业发展还需要做些什么)大讨论活动,每月邀请专家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开展“四声(进门有迎声、提问有答声、离开有送声、办结有回声)、四心(接待热心、听取耐心、办事公心、处理用心)、四个一样(干部群众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对待、本地人外地人一样处理、问题大小一样负责)、五个一(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份报纸)、六个办(当天事情当天办、紧急事情立即办、简单事情认真办、复杂事情协调办、分外事情协助办、特殊事情特殊办)”活动,全局干部职工真正树立“民生优先、服务第一”的理念,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四是换位思考搞服务。树立“事事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的服务观念,全局干部职工工作态度变“冷硬”为“亲和”,工作效率变“久拖”为“立等”,工作方法变“坐等”为“上门”,文明服务和各项便民措施逐步普及落实。

(张天瑞)